锚定目标,全力以赴
队属单位2024年工作成果展示(五)
编者按:今年以来,局属各单位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齐心协力、拼搏实干。局网推出《锚定目标,全力以赴》专题,反映基层干部职工提振精神、狠抓落实,为实现年初各项任务目标,全力以赴拼搏奋斗的生动实践。
地热找水谱新篇
——记水文大队地热研究院
“今天的调查任务比较重,现在天黑得早,咱们加快点步伐,中午就不休息了,争取晚上早点收工,不过脚下安全可得留神啊!”12月20日,在水文大队地热研究院(以下简称“地热院”)遂川地热水调查项目现场,组长段文兵叮嘱大家。
冬日清晨,田野里的薄霜还未褪去,笔者就跟随项目组技术人员的脚步,来到调查点。他们的身影穿梭于岩石与沟壑之间。寒风虽然吹红了他们的脸颊,却吹不散他们火焰般的热情。
地热院作为水文大队唯一从事地热水、矿泉水等液体矿产勘查研究的专业院,是一支职工平均年龄30出头、拥有6位高工的高素质年轻团队。
积极服务公益事业
水,润泽大地,孕育着世间万物。作为水文大队二级单位,地热院一直聚焦于省财政投资项目的实施。今年8月,随着野外验收工作的结束,地热院承担的省财政投资项目——“江西省地热能、矿泉水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野外验收获评优秀级。该项目为全省地热水、矿泉水资源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成果资料,为全省此类的统一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个项目要对全省100个县(市、区)进行地质调查,摸清全省地热水、矿泉水的家底,时间紧、任务重,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院长邓建军布置任务,“为了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一收到项目任务书,我们就要立刻组织技术力量,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按照规划好的调查路线分成5个组开始调查。”
调查工作按部就班进行。翻山越岭、餐风饮露对调查组成员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调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邓建军告诉笔者:“去年10月,技术员冯子晋在赣南宁都县调查一个已经废弃的矿泉水厂,做采样测试。刚进水房,右手中指就被一个和篮球差不多大的马蜂窝里的马蜂蛰了。到了诊所,医生说幸好去得及时,马蜂很毒,蛰了之后如果出现过敏反应,那就危险了。”
其实,在野外调查中,遇到野蜂、毒虫甚至毒蛇都是常有的事。
“遇到这种情况,那些不好走的地方,能不能绕过去?”笔者问道。
“那怎么行,既然是地质调查,每个调查点都是必须走到的!”邓建军的脸上表情坚定。
在与技术人员交谈中,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余浩文深有感触:“一年的野外工作经历,却让我有三种不一样的‘待遇’。一是新人,让我完成了从职场新人到逐渐成长的蜕变;二是辛苦,地质工作不分季节与环境,让我对地质工作的辛苦有了真正的体会;三是心态,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我学会了用稳定、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笔者凝视着这一张张朝气蓬勃的年轻脸庞,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感动:这不正是地质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生动写照吗?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水,犹如一个精灵,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地热院以“1+N”对口县(市、区)服务为契机,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 6 月,乐安县地方政府有意对下司一带进行矿泉水开发,然而却因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而陷入困境。经过四处打听,当地企业终于寻觅到了地热院。
下司矿泉水勘查区呈现出独特的地理形态,为北东走向,且向南西开口,形成了一个条带状的沟谷地貌。地热院最初计划运用传统的勘查思路,通过全面的地表调查与采样测试工作,来确定找水的重点区域。
地表调查
在项目实施的初期阶段,实际出水量远未达到预期。难道勘查方向有偏差?这一情况让大家陷入了沉思。
主任工程师叶海龙回忆,面对这一难题,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组织技术团队进行多种分析研究。通过补充地质调查,充分利用先进的卫星影像技术,不放过任何一处细微的地质构造变化,重新确定了潜在的富水区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系列艰苦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储量丰富的矿泉水水源,其日出水可达3400多吨,这一成果让大家倍受鼓舞,也为整个项目的推进带来了无限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该院还在乐安县九瀑峡地区还找到水温高达73℃的地热水资源。
近年来,地热院先后完成了万载、宜丰、资溪、靖安、万安、安远、石城和铜鼓等县域的地热水、矿泉水调查评价工作,取得突破性的找水成果,得到了地方的高度认可。
党建引领创新发展
地热院党支部作为全局首批“四强”党支部之一,共有7名党员,始终把“政治引领、改革攻坚、创新驱动、实干兴队”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
让党员动起来,让堡垒强起来。党支部书记吴繁表示:“每年我们都积极申报争取科技创新项目,参加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研发。同时,构建人才成长梯队,发挥党员先锋的典型示范作用,形成了‘老带新’‘师带徒’的良好氛围,以提高职工整体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科研成果与各项荣誉纷至沓来——
石城地热带找热新理论与超大型地热水矿床重大发现”项目获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颁发的绿色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
“江西省地热资源勘查技术创新找矿突破与可持续开发利用示范”成果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颁发的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南昌深埋藏叠瓦式岩溶腔热储勘查技术与找热重大突破”成果获省地质学会地质科学技术一等奖;
叶海龙获评江西省地质学会地质科学技术奖青年地质科技人才奖金奖,徐良等多名技术干部获得江西省地质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一种浅层地热水深层循环增温系统及方法” “一种含气承压水头测量装置”等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
优秀技术人才层出不穷,优异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有力夯实了地热院蓬勃发展的坚实根基。
往昔佳绩,皆是序章。地热院这支年轻的队伍,在担当中磨练,在尽责中成长。他们怀揣希望,又踏上了开启液体矿产勘查研究领域的崭新征程……
(水文大队 雷蕾 应勇华)
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记能源大队水工环地质调查院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能源大队水工环地质调查院(以下简称“水工环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早期的煤矿生态修复到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和流域生态修复,再到绿色矿山建设,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能源地质力量。
位于分宜县湖泽镇汉唐村山熔矿业现场与南村采石场,原为历史遗留废弃灰岩矿区。由于长期开采、爆破,该区域内植被及地形地貌遭到毁坏,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只剩下满目疮痍的破损山体和近似长方形的采石坑,巨大的“伤疤”触目惊心。
为有效推进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曾经的风光秀丽,水工环院根据矿山区域特点及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因矿施策,着力突破传统技术,创新工程治理手段。“根据山体破坏情况,我们在修复方式上选择针对性的整体性修复,采用板槽复绿等方式重构生态系统。”院长叶永芳说。
“原先这里是采石场,光秃秃的。如今,山绿了,鸟儿回来了,人心情都好了。”周边村民表示。
昔日废弃的两座矿山褪去伤疤,重新焕发生机,原本光秃秃的废弃矿山,逐渐变得绿意盎然。
矿山修复后
良好的生态修复成果,使该项目顺利成为分宜县矿山生态修复样板工程。
今年讯期期间,水工环院压实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职能,积极响应地方需求,主动联系分宜县政府、自然资源局,对接分宜县地质灾害防治、汛期巡查等工作,配合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宣传培训及汛期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
地灾巡查
共派出地灾巡查32次,出动调查小组32组次,累计出勤技术人员93人次,调查地灾隐患点48个,地灾应急调查2次,其中协助分宜县分宜镇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起。
此外,为助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工环院派出一批技术骨干积极服务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精湛的专业技术服务与保障,接连收到了分宜县自然资源局、分宜县民政局、崇仁县自然资源局等多封感谢信。
水工环院主动融入服务地方发展工作格局,深化“地质+地方”融合发展机制建设,先后与分宜县自然资源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能源大队 丁妮)
相关新闻:
专题:锚定目标,全力以赴 队属单位2024年工作成果展示(一)
专题:锚定目标,全力以赴 队属单位2024年工作成果展示(二)
专题:锚定目标,全力以赴 队属单位2024年工作成果展示(三)
专题:锚定目标,全力以赴 队属单位2024年工作成果展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