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畔勘察记:滩涂鏖战铸匠心
一片面积不大的施工场地,一群不畏艰难的技术人员,一场和工期赛跑的岩土工程勘察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这就是岩土工程勘察分院近期在九江市湖口县承接的岩土工程勘察项目,项目工作人员用智慧和汗水,演绎着城市建设的华彩乐章。
江风猎猎卷潮声
项目现场
当晨雾还未散尽鄱阳湖面,湖口县银沙湾工业园的滩涂上已响起柴油机的轰鸣。数十台橘红色钻机在晨光中列阵排开,现场技术员江文明裹着沾满泥浆的反光背心,正俯身将刚取出的岩心按地层顺序码放整齐。“这个孔打到7米就见水了,得马上加护筒!”他抹了把额头的汗,冲着钻机操作手大喊,声音淹没在震耳欲聋的机器声中。
李金坤与技术人员现场交流
现场负责人李金坤,每天天刚蒙蒙亮就来到工地。他穿梭在各个钻机之间,仔细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设备就是我们的‘武器’,只有‘武器’精良,我们才能打胜仗。”他一边检查,一边对身边的技术人员陈升斌说道。陈升斌认真地点点头,手中的笔记本不停地记录着设备的各项参数。
在九江诚宇物流木片堆场码头陆域工程现场,298个勘察钻孔如同星斗散布。项目负责人吴新宇翻开被江水打湿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湖水影响钻孔水位”“粉细砂层取样困难”等技术难点。他抬头望向正在滩涂深处指挥设备的李金坤,这位皮肤黝黑的现场负责人已连续三周驻守工地,工装裤膝盖处磨得发白。此刻他正半跪在一个钻孔旁,手持罗盘校准钻机倾角——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钻孔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
标准为盾守平安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项目开工之初,项目部就成立了安全标准化建设小组,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工作。根据项目特点,该项目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避免了安全工作中的人为性、随意性,使安全管理进一步制度化。
根据安全生产的要求,项目部制作了大量安全生产标语和警示标志,摆放在工地。每天破晓时分,驻地技术人员就进场,检查施工设备,随后开始一天的工作。项目负责人、安全员、技术员每天会多次对各台钻机进行巡检。项目安全员会部署当天的安全注意事项及施工任务,同时将现场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存在的隐患予以告知,并要求加以整改。
开工至今,项目的各个安全环节全部达标。院长钟叶青说,安全生产大于天,必须要时刻警钟长鸣。因此项目部规范了各项记录台账及岗位职责,加强了安全检查。并经常开展自查互查工作,对找出的问题对照标准进行整改完善,确保安全标准化工作完善到位。
攻坚克难保进度
“我们必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精准无误,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可靠依据。”钟叶青在项目启动会上严肃地说道。他那坚定的眼神,让在场的每一位成员都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在钻孔作业过程中,遇到了复杂的地质情况。当钻机深入地下一定深度时,钻头频繁出现卡顿现象,进度一度陷入停滞。现场技术人员陈升斌和黄帅心急如焚,他们立刻向李金坤汇报了情况。“不能慌,我们一起想办法。”李金坤镇定地说。随后,他召集项目所有人员围坐在工地临时搭建的简易桌旁,开始商讨解决方案。
“我觉得可能是地下岩石结构比较复杂,我们需要调整一下钻进的参数。”“也有可能是钻头的磨损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更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经过一番深入讨论,最终确定了调整钻进速度、更换合适钻头的方案。方案确定后,李金坤亲自指挥,技术人员们迅速行动起来。在更换钻头后,再次启动钻机时,钻头顺利地钻进地下,施工进度得以继续推进。
鄱湖日月映丹心
随着项目的推进,每一位技术人员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惫。江文明每天都要对采集到的岩心进行仔细编录,记录下岩芯的各种特征。
“这些岩芯就像是大地的密码,我们要准确解读它们,才能为工程建设提供最准确的数据。”江文明一边认真地记录,一边对身边新来的实习生说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如今,已经完成了大部分钻孔作业,各项数据也在有条不紊地整理和分析中。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工勘人用他们的专业、执着和奉献,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他们知道,前方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但他们毫不畏惧,因为他们心中有梦,脚下有力,必将在工勘事业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