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勘院以技术创新引领全域土地整治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5-04-16 10:04春风拂过赣鄱,新绿点染田野。当四月的气息浸润新余市水西镇时,工勘院有限公司一支跨专业技术团队已在这里扎下营盘。他们以大地为纸、科技为笔,正绘制着一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工笔画”。
精准谋划 科学布局
项目团队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五位一体”调查体系:农用地整治突出耕地提质,建设用地整理聚焦集约利用,生态修复守护绿水青山,文化保护赓续历史文脉,产业导入激活发展动能。依托国土“三调”数据和“三区三线”成果,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精准锁定重点调查单元,划分“耕地提质”、“生态修复”、“文旅活化”三大主战场,搭建起“天眼监测+地面踏勘+民意调研”的三维工作矩阵。
“我们不是简单画图纸,而是在解码土地的DNA。”项目负责人熊晓宇指着“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图谱介绍。
创新赋能 筑基未来
作为与省厅直属单位合作项目,团队创新构建“1+5+N”智慧整治模式:1套全域治理方案统领,5大工程包精准施策,N个特色产业植入。通过无人机摄影建立实景模型,运用大数据分析识别出水西镇1600公顷整治潜力区,量身定制“环境优美”、“古村文旅”等特色发展模块。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充分发挥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对国土空间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进行综合治理修复,全域优化乡村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实现空间形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的系统重塑和集成创新。
项目人员表示:“这不仅是土地整治,更是为乡村发展安装新引擎。”
整理勘调查数据
迎春而战 攻坚克难
面对“倒春寒”与持续强降雨的双重考验,技术团队发扬地质“三光荣”精神,日均徒步里程超15公里。晨光里,工程师们手持平板电脑,在油菜花田间标注田块边界;暴雨后,地质专家深一脚浅一脚勘察坡体稳定性,裤腿沾满红土;夜幕下,建模师将白天的踏勘数据转化为动态三维沙盘。“日均2万步只是及格线。”徐祝翔脱下满是泥浆的雨靴笑称,“现在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所到之地处处好风景,虽然辛苦,但能让我们的家乡变得越来越美,觉得很值。”
在持续强降雨中,他们创下3天完成5个行政村“地毯式”调查的纪录,29个子项目全部实现“日清日结”。十天累计调查走访25个自然行政村,收集民意建议60条,真正实现“脚底沾泥、心中有数”。
现场踏勘调查
春风不语,赣鄱留痕。当无人机掠过新翻耕的田野,监测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正讲述着这场“科技+匠心”的变革。地勘人用专业与热忱,让土地整治从图纸上的线条,生长为乡村振兴的参天大树。这里的每一寸蜕变,都折射着新时代"藏粮于地、藏富于民"的生动实践,科技之笔正续写着新时代的《天工开物》,为江西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注入澎湃动能。
(工勘院 汪志刚、熊晓宇/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