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客户端:追光四十载 薪火永相传
——记江西省地质局第二大队退休职工、正高级工程师叶少贞
发布日期:2025-05-28 17:43 信息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江西新闻客户端讯(屈亚灿)在天山南脉犬牙交错的岩层之上,一位两鬓花白却腰背挺直的男性沿着碎石陡坡稳健前行,鞋底与青灰色片麻岩摩擦出“沙沙”声响。
他叫叶少贞,同事们亲切称他叶工,是江西省地质局第二大队的一名正高级工程师。今年5月,他以技术顾问的身份加入地质援疆先锋队,为年轻队员快速成长照亮前行之路。
嬗变:从“农村娃”到地质专家的“进阶”之路
“我19岁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刚到队上啥都不会,跟着师父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慢慢地就上手了。”叶少贞常常和年轻人聊起往事。
叶少贞学历虽然起点不高,但是能吃苦、爱学习、不服输,他以全国劳模黄恩邦等老一辈地质工作者为榜样,把为国找矿作为毕生的追求。从九江瑞昌、修水、武宁到西藏自治区,再到越南,甚至非洲,都留下了他奋斗的足迹,项目成果曾荣获省部级二等奖、三等奖。
近年来,叶少贞负责的勘查项目累计新增铜50余万吨、锌30余万吨、钼6万吨、钨近5万吨,潜在经济价值约900亿元,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择一事,终一生。叶少贞秉持初心和匠心,从一名技术员晋升到正高级工程师,从青涩学子到专家,叶少贞感慨地说道:“感恩前辈教诲,感恩伟大时代,愿一生用心琢物、以技传人,回馈组织的培养之恩。”
▲叶少贞在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出镜讲解。
攻坚:展现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行动
“找矿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既然干就要干好。”叶少贞始终心无旁骛专攻主业,在一项项急难项目中顶住压力,以忘我姿态带领团队攻克难关、砥砺前行。
2018年,大队承接了江铜集团“铁路坎铜矿勘探” “金鸡窝银矿基本工程间距验证”(均紧邻城门山铜矿)两个勘查项目,要求5个月完成2万米、50个孔钻探工作量,2个月提交成果报告。
▲叶少贞在城门山矿区察看岩心矿化情况。
城门山铜矿是一个以铜矿为主,兼有硫、铅、锌、钼、铁、金、银等多矿种的多金属矿床,地质情况极其复杂。基于年轻地质队员的工作经历不同、对矿区地质特征的认识参差不齐,叶少贞在专业上始终有问必答、尽力而为,传授宝贵经验,一场精心策划的学习交流会让大队矿业管理科科长高任记忆犹新:“叶工既一针见血指出问题,还把解决办法和改进方向讲得很透彻,之后,大家比学赶超的氛围愈发高涨,编录质量和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担子越重、难度越大,越能考验干部、锻炼人才。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叶少贞带领10名地质队员与时间赛跑。就在刚完成野外工作着手编写报告时,业主提出要再编写一个核实报告,仅增加15天时间。要知道,这三个报告涉及了16万米的钻探成果、8万件样品化验结果……海量的数据要分析,复杂的矿体要圈连,繁多的图表要编制,两个半月怎么可能完成?
“人家企业要效益,我们要争品牌,必须完成这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叶少贞向大队立下“军令状”。他倒排时间,挂图作战,与组员一起加班加点,以苦干加巧干的决心和智慧高质量如期提交了报告,为江铜集团急需增储扩产提供了资源支撑。
这个项目为大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涌现了高任、樊涛、查志强等一批青年技术骨干,实现了经济效益和人才培养的“双丰收”。
授业:以毫无保留的胸襟助力青年地质员成长
大队很多地质青年都参与过叶少贞的项目,在接受他“手把手”式的精准指导后,大部分已经从“新手”变“熟手”、从“小白”变“骨干”,在重点项目里“挑大梁”、在市场经营中当能手,成为大队地勘领域的关键力量。
局地质专家、挂职乌恰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的汪国华,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叶少贞负责的昆山矿区,一干就是6年。“化探采样绝不允许出现任何飞点,一旦被我发现,以后就别在地质行业干了。”叶少贞的鞭策深深地烙印在汪国华心里。工作中,叶少贞会因为资料的整理没达到他的预期,连夜召集组员进行整改,也会为呈现一次完美的工作汇报,指导汪国华反复修改、反复练习。后来,汪国华每次项目汇报都因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给专家留下深刻印象。2023年,汪国华编写的一份勘探报告在自然资源部一次性通过评审,收获了很高评价。汪国华常说,没有叶少贞的高标准、严要求,就没有他今天的成绩。
在城门山项目工作期间,高任在叶少贞的带领下,对矿床地质及伴生组分赋存状态等开展深入研究。叶少贞敏锐发现高任身上有股钻劲和悟性,便勉励他勤学苦练、攻坚克难,有朝一日成长为找矿技术领域的佼佼者。师父一席话,让高任坚定“以科技赋能找矿”的努力方向,工作之余继续深造,系统学习先进找矿理论和技术,负责实施了两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目前,高任正在向国家级项目课题发起挑战。高任还力促在全局首批引进短波红外光谱找矿技术和设备,助力大队找矿取得新发现新突破。
地勘院吉安分院负责人廖传茂带领几个小伙伴闯市场,短短两年时间,勘查业务做到超千万元,刚到单位的时候他还是一个稚嫩腼腆的19岁男孩,在叶少贞的不断鼓励、督促下,廖传茂最终拿到了大学文凭,并通过项目历练,找到了自信。在廖传茂眼里,叶少贞是严师,也是“严父”。廖传茂说,一路走来,得益于恩师教导,过程很苦,结果很甜。
匠心守望四十载,地质薪火永相传。谈及“徒弟”们的成长,叶少贞如数家珍,一向谦虚的他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有14人被评为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1人),还有一些被提拔为科级干部。”
如今,该局第二大队一大批年轻队员接过找矿“大旗”,在祖国山河间探寻“宝藏”。这时已经退休的叶少贞,还未停止奋斗的步伐,如同一盏明灯,继续照亮地质新人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