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Business Management
当前位置:首页
> 经营管理 > 科技创新

匠心打造红土地上的现代医院

——江西中煤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沙河院区)项目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25-06-18 15:51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沙河院区)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从2022年6月9日第一铲土方开挖,到2023年5月24日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再到2025年5月20日正式交付使用,这座巍然矗立的现代化医院,是江西中煤人践行“工匠精神”、用1000多个日夜精雕细琢谱写的一曲新时代壮歌,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建设者对赣南苏区这片红土地炽热的爱。

项目的建设不仅承载着赣南人民群众的健康期盼,更肩负着辐射赣粤闽湘四省交界区域、惠及超3000万人口的重任,是推动区域医疗协同发展的关键引擎。

项目正式交付使用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项目建设“压舱石”

为筑牢攻坚堡垒,江西中煤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开工伊始便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为项目部建设搭构建强劲红色“引擎”。

项目部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相促上下功夫。党支部以“一根针”串起施工、安全、质量、技术攻坚等“多条线”,在项目上设置党员示范岗、明确党员责任区,成立党支部书记工作专班、党员突击队,坚持问题导向,第一时间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形成党员示范、青年争先、群众合力的“党建+项目”新效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攻坚任务中淬炼人才品格,组织技能比武激发比学赶超的干事激情,开展“师带徒”结对活动培养年轻技术骨干,以“党建+人才”赋能项目建设,让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同频共振。

传承地质精神,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项目部团队同心协力,苦干实干,用“白加黑”“5+2”模式突破建设极限,跑出了令人惊叹的“加速度”。

项目施工现场

面对项目现场幕墙、装修、机电等数十个专业工程同步推进,交叉作业面广、协调难度大的难题,项目部坚持召开每日碰头会、即时协调会,统筹协调,确保各专业工序无缝衔接、有序推进。

60天,55万方土石方,4个车队100台渣土车,日夜兼程外运土方,平均2分钟就有一辆渣土车进出工地,为项目建设平整出场地。

90天,6个分区同时施工,平均每天3台天泵浇筑900方混凝土,8万立方混凝土浇筑成型,勾勒出医院的雏形。

280天,21万平方米的主体结构如期全面封顶。这一串串数字是建设者们对“忠诚、奉献、坚韧、卓越”的江西地质精神的生动诠释,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项目建设的奇迹。

聚焦数字驱动,打造绿色施工“智慧芯”

在这江西中煤“加速度”的背后,是安全护航、精益管控与科技赋能的深度融合。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巧妙将“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9大项25小项融入实践。BIM技术全程应用,从管线排布到设备安装,所有细节均在数字模型中提前模拟,将施工误差控制在毫米级。通过运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构建起绿色施工体系,大幅缩短工期,预制构件安装精度达98%,减少现场建筑垃圾60%以上,项目装配率达30.8%。

施工期间,技术团队还攻克了装配式构件柱精准定位、钢带保温钉固定玻璃棉板等技术难题,取得工法3项、发明专利2个、实用新型专利8个,为项目铸精品工程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质量管理赋能,共筑建筑行业“新标杆”

实施精益化管理,将“匠心筑精品”的理念深植每一道施工工序,秉承着“事前、事中、事后”的质量控制原则,确保工程质量的每一个细节都符合规范。依托省地建投智慧工地系统对人、机、料、法、环、测每一个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测,累计发现并及时解决质量问题448个、安全问题248个。织密“资源管理—环境监测—污染防控”的生态保护体系,现场材料损耗、施工噪声、扬尘显著降低,项目现场管控效能显著提升。

正是凭借在绿色施工和智慧工地领域的创新和在前端设计、过程施工、安全管理、技术质量等各维度、全过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项目先后荣获“中建协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地一等奖”“中建协全国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竞赛二等奖”“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地”等荣誉。

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项目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他们始终坚守岗位,精心施工,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了这座矗立在赣南红土地上的医疗高地。

如今,项目正式投入运营,不仅开启了赣州市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新篇章,更将助力赣州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样板”,为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江西中煤 伍晓杰)

项目赏析:


点击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