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Party Building
当前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 人才建设

地质宣传者笔的重量

——集团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二)

发布日期:2025-06-19 16:02

编者按:今年4至5月,集团本部及各子集团陆续举办了通讯员线上培训。为进一步提升学习成效,加强学习交流,现刊载部分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以飨读者。

 

地质宣传者手中的笔,饱蘸着时代的墨韵,记录着基层的冷暖。测试人员攻坚时熬红的双眼、施工人员挥汗如雨的坚守、乡村振兴的美丽蝶变……这支重若千钧的笔,传递着最质朴的声音,凝聚着生活的温度,通过无声的文字诉说有声有色的地质故事。

如何让地质故事通过笔尖代代相传、熠熠生辉?新时代地质宣传者要把握三个“度”,履行好“传播者”“瞭望哨”“捕捉者”三个角色。

“会当凌绝顶”的高度,做地质精神的“传播者”。一个优秀的地质宣传者,除了要专注单位内部文化建设关心行业发展动向,必须要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地质精神蕴含的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等优秀品质与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一脉相承。我们要把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基本功、必修课,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自身政治素养,方能讲好地质故事,传播好地质声音。

“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敏锐度,做舆情引导的“瞭望哨”。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频出,对地质系统舆情生态带来了一些挑战。地质宣传者要用手中那支刚劲如铁的笔坚守阵地,为筑牢精神防线传递关键信号,筑牢思想堤坝。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企业要健全机制,完善舆情应对“工具箱”;地质宣传者要强化“嗅觉”,敏锐捕捉舆情“蛛丝马迹”。建立“快准狠”的响应机制,精准研判舆情走向,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度,做烟火气息的“捕捉者”。一个沁人心脾的地质故事之所以被广泛传播,归根到底是其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地质宣传者要勤跑基层、深入一线,到现场去、到群众中去,通过扎实的实地走访和调查研究,获取丰富的素材和真实的信息。在广东云湛高速,一线员工在炎热的夏日,以拼接的桌子为铺,蹲在“床头”整理桩基资料,伴着列车的轰鸣沉沉入睡;在寻乌废弃矿山,项目团队的汗水浸透了每一寸复苏的土地,书写“两山”转化壮丽诗篇,创造了“全国首批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在人迹罕至的万源深山坳,攻坚队在烈日、暴雨、寒风、冰冻中抢抓隧道施工,又一起打篮球、包饺子、组织趣味运动会……这一幕幕场景便是构成地质故事的“养分”

地质宣传者要像寻宝一样去发现平凡工作中的闪光点,对收集的素材进行适当地“加减法”处理,再经过精心雕琢,化概念为场景,化抽象为具体,化数据为故事,让一个个地质故事跃然纸上、妙趣横生。

奋斗不辍,使命在肩。地质宣传者就像是行走的记录仪,用文字和镜头把深山找矿写成探秘故事,将机器轰鸣化作精神交响,让矿物标本开口“说话”,让地质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凝聚新力量。

(有色建设集团 邱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