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 党建工作

全院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风采展(三)

发布日期:2025-07-01 16:11 点击量:

编者按:近年来,在推动我院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批挺膺担当、攻坚克难、奋发有为、争先创优的先进典型。心中有标杆,奋进有方向。今日起,院官网分期推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专题,充分释放榜样带动效应,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向先进看、与能者比、同强者竞。 


局优秀共产党员、省地调院地科中心高级工程师徐荣华——

用科技力量赋能地质事业


徐荣华以科技创新践行地质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地质调查、勘查、科研等项目22,参与编写专著1项,发表论文11篇、专利2项、软著3项,用科技力量赋能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

徐荣华工作照


坚持科技创新,为能源资源保障插上智慧之翼。近年来徐荣华深耕地质科研领域,通过系统整合以往资料和开展新工作,成功构建南鄱阳盆地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创新性地建立龙南地热资源成因机制理论模型,科学圈定油气与地热资源有利靶区,为能源勘探提供精准数据的支撑。在实践中,徐荣华察觉重复工作掣肘专业效能时,基于Mapgis平台开发批量操作、自动成图等系列工具,化繁为简,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此外,他还协助部门负责人做好重点实验室的各项日常工作,如牵头负责修订完善规章制度15项,编写自主课题与开放课题指南、组织学术会议等。

勇闯数字蓝海,从地质尖兵蜕变为数智先锋。作为既懂地质又懂计算机的技术人员2019年,徐荣华被抽调到档案室筹备地质大数据建设,日夜解码技术难关:解剖Edmaker系统架构,自学GIS建模与多类编程语言,设计完成地质资料信息快速检索、二三维地质一张图分析和专题评价等地质服务功能,实现从“门外汉”到专业能手的转变。2021年,单位承接地下水污染管控平台开发项目,徐荣华带领团队主持构建省内三个工业园区基础地质模型,创新实现工业园区污染羽四维动态可视与智能预警、污染溯源等功能。此外,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掌握办公OA系统的搭建技术,独立完成多个核心业务模块的开发与部署从物探尖兵到信息专家,徐荣华以知识迭代突破边界,为传统地质插上数智之翼。

十余年来,徐荣华爱岗敬业、挺膺担当、锐意进取,以初心丈量大地,用行动续写荣光。

院地科中心 李瑾鹂)


局优秀共产党员、省地调院财务审计处高级工程师于辉——

用实干书写担当

自投身地质财务工作以来,于辉始终秉持初心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专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汗水浇灌责任,用行动诠释使命。

于辉工作照(左3)

勤学善思,提升专业素养。面对政策性强、变化快的财务工作,于辉坚持钻研财经法规确保能够适应最新财经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要求。2024年入选江西省第五期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同时注重拓宽知识面,经常学习地质专业知识、政治理论和公文写作等,并在2023年全院青年干部公文写作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务实担当,夯实管理基础。在省地调院组建初期财务管理制度空白的情况下,于辉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先后起草制订10余项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为单位财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他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善于创新,协助部门领导建立全院财务季度例会制度,搭建高效沟通平台;不定期组织召开项目经费管理研讨会,精准破解项目经费管理难题;开展“多岗位专业能力提升”系列讲座,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连续3年牵头制订全院业财融合工作实施方案,推动业财融合工作深入开展。

坚持原则,守护职业底线。于辉始终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作为行为准则,视廉洁自律为财务工作的生命线。在日常工作中,他严于律己,用实际行动维护财务工作的严肃性和公信力,赢得了同事的尊重和信任。

(院财务处 谢茜)


局优秀党务工作者、省地调院基础所大宗中心支部书记余若同——

党建为帆 航找矿新征程

余若同以“党务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的信念,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找矿突破的“硬支撑”,在地质勘查一线书写着党务工作者的担当。  

余若同工作照

面对大宗中心一度面临的“项目荒”困境,余若同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带领团队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创新“堡垒建在行程中”“旗帜立在项目上”的工作理念,他组织党员骨干冲锋在前,仅用4个月完成“华友项目”3.3万米钻探任务,实现野外验收和报告“双优秀”。

在浒坑钨矿深部勘查中,面对400米坑道内的高风险作业,他将组织关怀精准投送到一线,激励项目组安全优质完成任务。他推动“人人讲、人人学”“传帮带”机制,打造“技术夜校”培养技术骨干,同时解决野外职工后勤保障等实际难题,让一线人员无后顾之忧。  

作为支部书记,他以“四强”党支部创建为契机,发挥支委“头雁效应”,将支部工作重心下沉至项目一线,重大决策多在项目部进行。2024年,余若同精心组织支部学习及活动39次,以专题研讨、理论宣讲等形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为国找矿”的行动自觉;同年,支部以92分的高分在地质局“四强”党支部评审中排名第一。

在他的努力下,近年来,大宗中心探获超大型锂矿1处,提交中型钨矿、锰矿等多类矿床,将党建优势切实转化为找矿突破的强劲动力,大宗中心也实现了从“项目荒”到找矿突破的华丽转身。余若同以“党性强、业务精、作风实”的实际行动,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注入“红色动能”。  

(基础所 刘元鹏)